投稿指南
一、稿件要求: 1、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、购买体验、性能详析等文章。要求稿件论点中立,论述详实,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。文章体裁不限,字数不限。 2、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(*.txt)。如果是文本文件,请注明插图位置。插图应清晰可辨,可保存为*.jpg、*.gif格式。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,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,而将插图另存,并注明插图位置。 3、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,最好压缩后发送。 4、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。例如句号为。而不是.。 5、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(真实姓名、笔名)、详细地址、邮编、联系电话、E-mail地址等,以便联系。 6、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。 7、我们对有一稿多投、剽窃或抄袭行为者,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、经济责任的权利。 二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。 2、 编译的稿件,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。 3、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,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。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明代戏曲理论从画工到化工的演变(7)

来源:天津化工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4-28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王骥德从语言和剧中人物形象上指出《琵琶记》工处之不妥。故综合来讲,王骥德认为“《琵琶》终以法让《西厢》,故当离为双美,不得合为联璧”。对

王骥德从语言和剧中人物形象上指出《琵琶记》工处之不妥。故综合来讲,王骥德认为“《琵琶》终以法让《西厢》,故当离为双美,不得合为联璧”。对《拜月亭》,王骥德予以一定的肯定,称其“语似草草,然时露机趣”,但与《琵琶记》相比则远不如。他对王世贞、何元朗的观点综合评定:

弇州谓“《琵琶》‘长空万里’完丽而多蹈袭”,似诚有之。元朗谓其“无蒜酪气,如王公大人之席,驼峰、熊掌,肥腯盈前,而无蔬、笋、蚬、蛤,遂欠风味”。余谓:使尽废驼峰、熊掌,抑可以羞王公大人耶?此亦一偏之说也。[15]110

从王骥德所设例子来看,他肯定了王世贞的观点,而认为何良俊的观点是“一偏之说”。晚明另一位戏曲理论家李卓吾与吕天成、王骥德的戏曲观点稍有不同。

李卓吾认为《西厢记》《拜月亭》高于《琵琶记》。李卓吾的“化工”与“画工”说对这场戏曲作品地位之争具有总结性,他对何、王两派观点中较为中肯的部分有所吸收和融合,而非一味地肯定或否定。以上两派戏曲理论家具体所论争的点有:《琵琶记》“词家大学问”,《西厢记》“才华富瞻”,有无裨风教、是否感人,“本色”与否。对这些论争点进行分析,实则是以“自然”为美还是以“工”为美,尚“风情”还是尚“风教”。李卓吾推崇“化工”是以“自然”为美、尚“风情”的表现。

从论争过程中诸位戏曲理论家的观点来看,以“自然”为美的戏曲理论家除了李卓吾,还有何良俊、沈德符、徐复祚、王骥德等,以“工”为美的戏曲理论家以王世贞为典型代表。李卓吾在《琵琶记卷末评》曰:“《琵琶》短处有二:一是卖弄学问,强生枝节;二是正中带谑,光景不真。此文章大家之病也,《琵琶》两有之。”[5]548李卓吾认为“二短”是“文章大家之病”,也是“画工”之病。尚“风情”的戏曲理论家有李卓吾、何良俊、沈德符、徐复祚,尚“风教”的戏曲理论家有王世贞、吕天成。而王骥德虽盛赞《西厢记》之“风情”,同时也对“风教”之作《琵琶记》予以很高评价。无论是“风情”还是“风教”,能否动人,始终是戏曲艺术的至高标准。王世贞认为《琵琶记》“歌演终场”能“使人堕泪”,吕天成认为其“情从境转,一段真堪断肠”。李卓吾对这个问题作出自己的见解:“彼高生者,固已殚其力之所能工,而极吾才于既竭。惟作者穷巧极工,不遗余力,是故语尽而意亦尽,词竭而味索然亦随以竭。吾尝揽《琵琶》而弹之矣:一弹而叹,再弹而怨,三弹而向之怨叹无复存者。此其故何耶?岂其似真非真,所以入人之心者不深耶!盖虽工巧之极,其气力限量只可达于皮肤骨血之间,则其感人仅仅如是,何足怪哉!《西厢》《拜月》,乃不如是。”[1]97李卓吾初读《琵琶记》也如王世贞、吕天成一样,“一字一哭”“一字千哭”“一字万哭”[9],认为《琵琶记》是感人之作。但其反复阅读之后,发现《琵琶记》之感人是浮于表面的,入人心者不深。李卓吾对“真情”的关注和阐述要高于诸位戏曲理论家。综合以上两方面,李卓吾将《西厢记》《拜月亭》归为“化工”之作,较之“画工”之作《琵琶记》,更胜一筹。

综上来讲,明代戏曲理论经过了从“画工”向“化工”的演变。明初戏曲理论以朱权《太和正音谱》为指导思想,出现了一大批为封建专制服务的“画工”之作,假道学风气盛行。明中叶何、王二人对戏曲作品《西厢记》《拜月亭》《琵琶记》地位高低的讨论形成热点。何良俊、沈德符、徐复祚等人对天然本色的《拜月亭》的推崇体现出戏曲理论从“画工”向“化工”的过渡。晚明吕天成、王骥德对何良俊阵营的观点进行了“否定之否定”的批驳,李卓吾对以上诸位戏曲理论家的观点进行总结和进一步发展。戏曲创作的艺术性得到关注,“真情”突显出来,戏曲理论发展为“化工”阶段。

[1] 李卓吾.焚书·续焚书[M].北京:中华书局,2009.

[2] 张廷玉.明史(卷二)[M].北京:中华书局,1974:21.

[3] 刘维谦.大明律(卷二十六)[M].怀效峰,点校.北京:法律出版社,1999:204.

[4] 中国戏曲研究院.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(第四集)[M].北京:中国戏剧出版社,1959.

[5] 俞为民,孙蓉蓉.历代曲话汇编·明代编(第一集)[M].合肥:黄山书社,2009.

[6] 司马迁.史记[M].北京:中华书局,2013.

[7] 中国戏曲研究院.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(第二集)[M].北京:中国戏剧出版社,1959.

文章来源:《天津化工》 网址: http://www.tjhgzz.cn/qikandaodu/2021/0428/1386.html



上一篇:探究有机磷化工废水治理方法
下一篇:国家能源集团一体化运行研究

天津化工投稿 | 天津化工编辑部| 天津化工版面费 | 天津化工论文发表 | 天津化工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天津化工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